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掌知识的小编为您带来的7篇《《变色龙》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掌知识给您的好友哦。
活动目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感受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趣味。
2.学习正确地、按顺序翻阅图书。
3.体验色彩变化的奇妙。
活动准备:
1.故事:《贪吃的变色龙》(参见幼儿用书)。
2.故事围裙、纸偶,封塑纸、糖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贪吃的变色龙》,并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故事里讲的是谁?
它怎么会变颜色的?
变色龙吃了哪些东西?
变色龙变成了什么颜色?
2.边用故事围裙操作,边讲述《贪吃的变色龙》的故事。也可以把纸偶给幼儿,邀请幼儿随着故事情节把相应的纸偶贴到围裙上。
3.请幼儿自由阅读幼儿用书中的《贪吃的变色龙》,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4.以适当的问题引导幼儿创编故事。
变色龙还会遇到什么东西?
它把这些东西吃掉之后,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5.操作活动:彩色的世界。
用水彩笔在封塑纸上示范画图,并涂上颜色,然后贴在玻璃窗上,请幼儿观察透过彩色透明片的物体有什么变化。
给幼儿提供一些彩色糖纸,带幼儿到室外,透过糖纸观察外面世界发生的变化。。
带幼儿回教室,尝试将糖纸做成一个造型,如蝴蝶结,将幼儿完成的作品贴在窗户上,让大家相互欣赏。
活动评价: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够说出变色龙吃了什么,变了什么颜色。
2.能愉悦、专注地进行透明片的创作。
一、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能根据故事内容大胆想象、发言。
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二、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丰富想象。
三、活动准备
故事《贪吃的变色龙》、幻灯片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变色龙,猜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丰富变色龙的特点:身体能够变色。
(二)出示彩色变色龙,幼儿观察、表述看到了什么? (集体认识"变色龙",知道这只变色龙的尾巴是红色的,身体是黄色的,脚是绿色的。)
五、欣赏故事,熟悉故事情节
(一)(小汽车)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贪吃的变色龙看见红色的小汽车,啊呜一口吃下了红色的小汽车,变色龙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噢,尾巴变成红色的了。小朋友想一下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红色?
(二)(黄色的桌子)请看变色龙又看见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贪吃的变色龙又张开嘴巴啊呜一口吃下了黄色的桌子。那小朋友猜猜看,变色龙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看一下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噢,变色龙的身体变成黄色的了。小朋友想一下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黄色?
(三)小朋友你们看变色龙的身体哪儿又发生了变化?(脚变成了绿色)咦,这次贪吃的变色龙又吃了什么?原来变色龙吃了一棵绿色的大树,脚变成了绿色。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绿色?
(四)小朋友你看,天黑了,变色龙不见了,他藏到哪里去了?噢,原来他藏在了黑夜里,这次他又吃了什么?小朋友猜猜看,他吃掉的是自己的影子。小朋友你的影子是什么颜色的?原来影子是黑色的,变色龙也吃掉了自己的影子变成了黑色,藏在了黑夜里,所以小朋友找不到它。
(五)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月亮)贪吃的变色龙又啊呜一口吃掉了又大又圆的月亮,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原来贪吃的变色龙吃掉又大又圆的月亮后身体变得又白又亮。
小朋友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遍吧!
六、结束
小朋友让我们去外面休息一下,顺便去寻找更多的色彩,回来让我们来给这贪吃的"变色龙画出漂亮的颜色!
七、活动延伸
给贪吃的变色龙涂色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2.尝试想象并表述变色龙继续变色的故事。
活动准备:
绘本《贪吃的变色龙》、ppt课件、自制魔术花、多种颜色变色龙小卡片、收集的彩色瓶子、包装袋等。
活动过程:
1.魔术导入,激发幼儿探究学习的兴趣。
教师变花色的魔术,出示会变“魔术”的变色龙,引起幼儿的兴趣。
2.ppt分页阅读,引导幼儿讲述、理解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出示影音ppt:贪吃的变色龙,引导幼儿分页观察画面,通过想象,猜测,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观看绘本,完整欣赏故事。
出示大书,集体完整阅读故事《贪吃的变色龙》。
4.尝试想象,表述变色龙继续变色的故事。
想一想,变色龙还可能吃些什么呢?还会变成什么颜色?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5.音乐对答,肢体动作表现故事。
游戏过程中,让孩子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故事,拓展物品颜色的对应关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吃汽车,变红色;吃大树,变绿色;吃草莓,变红色等。”)
6.拓展延伸:变色镜游戏(可多种物品,多种颜色)。
引导孩子用“色彩”的眼睛观察欣赏周围的环境。
师:“宝贝儿们,希望你们能动动脑,动动手,将我们住的地方变成五颜六色七彩的世界。好啦,让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都有哪些颜色吧!”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的颜色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感受自然界神奇有趣的现象。
2.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加强对颜色的敏感。
活动准备
1.变色龙变色过程视频。
2.变色龙PPT。
3.手工纸和剪刀。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动物的颜色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感受自然界神奇有趣的现象。
活动难点: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加强对颜色的敏感。
活动过程
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只有趣的小动物,然后让幼儿观看变色龙变色的视频。
2.向幼儿提问:
(1)变色龙有什么本领?(身体会随着环境改变颜色。)
(2)为什么变色龙的颜色要与四周环境相似?(这是动物的保护色,可躲避敌人的攻击、方便觅食等。)
3.播放视频短片“野生动物”让幼儿欣赏,观察哪些动物与四周环境的颜色相似。
4.请幼儿发挥想象力,想一想,如果活动室里躲藏了一只有保护色的动物,它会是什么颜色?
5.请幼儿在图画纸上创作一只“活动室里的动物”,并设计它的颜色,然后把动物图剪出来,贴在活动室里相似颜色的地方。
6.创作完成后,幼儿可尝试找出躲藏在活动室里的不同的动物。
活动延伸
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动物保护色的资料,使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可以玩“保护色”游戏,请幼儿为自己设计一套“保护衣”,然后玩“捉迷藏”的游戏,体验动物保护色的作用。
6 变色龙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三。教学准备:
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四。教学安排:2课时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教学设计调整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读。
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
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指名说动物都有特异功能。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描红临写。出示变色龙的图片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教学设计调整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 变色龙 捕捉食物
放回 会变色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用“名副其实”造句。出示第9自然段。出示11-12自然段。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第四自然段建议让学生背下来。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文中的语言,结合观赏音像资料等,较细致地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征及捕食过程。
2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增强对动物奥秘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和教师课前共同收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
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一只眼睛睁开,一只眼睛闭上;
两只眼睛看左边,两只眼睛看右边;
两只眼睛看前面,两只眼睛看后面;
一只眼睛看前面,一只眼睛看后面。
能做到吗?为什么?你知道这叫什么本领吗?这叫做“一目二视”。你有这样的本领吗?知道谁有这样的本领?-----变色龙。
二。 直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端详变色龙
1.变色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看图片。作者又是怎样来看的呢?(端详)什么叫“端详”?给它找一个近义词。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9-15节,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2.学生读书,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捕食、变色)
3.你对其中哪一个特点最感兴趣,选择那个部分,好好读读。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面圈圈画画。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全班,帮助指导
5.合作学习,交流 。
a、外形
(1)出示一张变色龙的图片,指名一个学生朗读课文第九节,其他学生看着图片
(2)你对它的什么部位感兴趣?请学生结合其中的语言文字谈谈体会。
同学们,在介绍一种小动物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你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啊?(生说,师指图相关部位。这是从整体着眼,然后分别介绍了各个部位。当然,只要是循着一定的次序,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观察方法) 一起读,留意变色龙外形的各个部位。
②变色龙的这写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应的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
③根据插图,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变色龙。
(3)是啊!看着这变色龙,真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板书“怪”
(4)作者观察的真仔细,让我们想起了哪些关于观察的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b、捕食
(1)变色龙的样子“怪”, 那它捕食呢?你同样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板书:快
(2)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自己读读第12节,在相关的词语下面圈圈画画
(3)交流(迅雷不及掩耳:雷声传得快,来不及遮掩耳朵。书上用它来说什么快?变色龙的舌头快,来不及——眨眼睛,只听得——“刷”的一声,食物到哪儿了?——(肚子里)。看捕食视频
(4)哇!真是太厉害了!再送它一个字,既快又“准”,板书“准”)
(5)朗读第12节
变色龙之所以能既快又准地捕获食物,靠的是什么?
交流:
◆、应该说靠它与众不同的舌头? 怎么不同?一个身长三十厘米的变色龙,舌头有多长?
它的舌头一伸一卷,一只飞舞的蝴蝶就成了口中的美餐。是所有的舌头都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将飞虫尽收囊中吗?(因为变色龙的舌头上有粘液,所以能粘住食物)(长、准、快)这又说明了那个字“怪”
◆、还靠什么?也应该说——(靠它与众不同的眼睛),它的眼睛究竟有哪些特异功能?(每只眼睛能单独转来转去,两眼同时注视前方就会产生立体感)。
能不能把刚才同学们说的都连起来,像讲故事一样全面地介绍一下它的眼睛。
这种带着表情的、流畅而生动的介绍,就是课文中所说的——“绘声绘色”。你能用“绘声绘色”造句吗?
过渡:除了外形怪、捕食怪,变色龙还有什么怪?
c、变色
问: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①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书上是用什么词连接起来的?(板书:先 接着 再)
师:如果做更四次实验,你会用什么词来连接呢?五次呢?(先 接着 然后 再 最后 )
小结:用上这些连接的词,我们读起来就很有条理性。
②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③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④仔细观察图,体会变色龙的颜色变化。
让学生尝试着说说看,教师出示相应的视频
⑤如果你是掌握了变色技术的科学家,你会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哪些方面?(迷彩服,还有科学家通过对变色龙变色的研究,研制出来可以随着人心情变化的涂料、织物等,来满足人们的生活。)
⑥由于变色龙有变色保护自己的特点,所以常常被用来比喻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⑦看到这一幕,你还会说它是怪物吗?你会怎样称赞它?
朗读句子: “变色龙, 果然名副其实。”
“名副其实”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名:变色龙,副:符合,实:会变色)
⑧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⑨老师再送给大家这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三、引入课文第一部分:发现变色龙
1.变色龙如此多变,想要发现变色龙容易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1-8自然段,边读边想:
2.学生自己读课文
3.交流(不容易)
* 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物”,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 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4.那为什么如此不易被发现呢?
5.朗读句子,出示: “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6.是啊! 变色龙隐藏的这么好,怪不得很难发现啊!那我们发现时,该是怎样的惊讶,怎样的惊喜啊!同桌间试着合作读读课文1-8节,一人读中非工人,一人读小李,旁白一起读。看看谁能把当时的情景表现出来!
7.同桌间试着合作读课文1-8节
8.指名朗读,集体朗读(男生读中非工人,女生读小李。旁白一起读)
四。 放回变色龙
1.如果此时,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的是你,你会怎样处置它?
2.学生交流,教师给予评价
3.那作者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4.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数量少)
五。 激发探究
1.你还收集到哪些变色龙的资料,集体交流
2.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广博的知识、无穷的奥秘。其中许多动物都和变色龙一样,有着自己的特异功能。你看,(课件展示)枯叶蝶能乱真、蚯蚓避虎能再生……很多动物界的奇异现象等着我们去研究呢。
教学内容
变色龙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弥漫”“端详”“凶相毕露”“指手画脚”“窥探”“伺机”“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初步学会在表达中运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准确分清介绍变色龙不同特征的段落。。
3.知道变色龙名字的由来,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
资源
变色龙是爬行动物,学名叫避役。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是非常奇特的动物。它有很长很灵敏的舌,伸出来要超过它的体长,舌尖上有腺体,能分泌大量粘液粘住昆虫。它一双眼睛十分奇特,眼帘很厚,呈环形,两只眼球突出,左右180度,上下左右转动自如,左右眼可以各自单独活动,不协调一致,这种现象在动物中是罕见的。双眼各自分工前后注视,既有利于捕食,又能及时发现后面的敌害。变色龙用长舌捕食是闪电式的,只需1/25秒便完成。
变色龙的皮肤会随着背景、温度的的变化和心情而改变;雄性变色龙会将暗黑的保护色变成明亮的颜色,以警告其它变色龙离开自己的领地;有些变色龙还会将平静时的绿色变成红色来威胁敌人。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避免遭袭击,使自己生存下来。在自然界中它当之无愧是“伪装高手”,为了逃避天敌的侵犯和接近自己的猎物,这种爬行动物常在人们不经意间改变身体颜色,然后一动不动地将自己融入周围的环境之中。这也许是多数人对变色龙的感观认识,但是你真正地了解这种奇妙的动物吗?它们为什么动不动就变色呢?难道仅仅是为了适应环境吗?近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文指出,依据动物专家的最新发现,变色龙变换体色不仅仅是为了伪装,体色变换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实现变色龙之间的信息传递,便于和同伴沟通,这相当于人类语言一样,进而表达出变色龙的意图。
刘梦熊: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工作,曾率领一个农业专家组,前往中非共和国执行援外任务。中非地处非洲大陆腹地。这里,没有风和日丽的春光,没有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也没有银装素裹的冬景,长年如夏。还有那莽莽的原始森林,没有污染,非常适宜动物的生长、繁衍。几年生活,目睹中非风物,写下了《赤道之国的动物奇闻》。
预习
设计
1.能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并进行阅读,知道本文主要介绍了变色龙哪些知识,完成课本P34第三题。
2.自学本课生字词,《习字册》上的生字部分描一个,写一个。理解词语意思,完成《补充习题》p18第二题。
3.围绕“变色龙”搜集相关资料,如它的食物、生息地、繁殖、所属科目、种类、数量等,搜集材料能脱稿讲述。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进课文(4分钟)
1.学生欣赏变色龙图片,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变色龙的食物、生息地、如何繁殖、所属科目、种类、数量……
【资料见课程资源】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28)
●学习生字词
⑴指读,读准字音。
⑵相机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⑶用“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造句。
⑷表示“看”的意思。
浏览、凝视、瞻仰、眺望……
●读通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学生交流变色龙的知识。
3.快速浏览课文,交流:
第一段(1-8):发现变色龙。
第二段(9-15):端详变色龙。
第三段(16):放回变色龙。
第三板块:精读感悟(7)
1.指名朗读。
2.变色龙变成了——(香蕉叶色)。接着,他又把变色龙放在了棕色的泥土上,变色龙从——(绿色)变成了——(棕色)。再把变色龙放在水泥板上,它又从——(棕色)变成了——(浅灰色)。
同学们,我们也来试试看,假如放在枫叶上,变色龙会变成——(红色),假如放在枯草丛中,变色龙会变成——(枯草色)
3.名不虚传、名正言顺、变色专家、变色大王……
4.学生齐读13至15自然段。
第四版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同学们,通过学习本单元两篇课文,我们随课本走进了绿色大自然。那儿有会唱歌的纺织娘,有闪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有各式的美丽贝壳,还有涂了油彩般的蝉儿……小动物们那么可爱,大自然那么美丽、神奇!今天,让我们随刘梦熊先生一起远去非洲,去认识另一位大自然的宠儿——变色龙。
2.出示变色龙图片,学生欣赏。
我们一起来喊喊它的名字。(板书课题)
3.你了解哪些关于变色龙的知识?请用自己的话简练地说说。教师补充。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
①震惊 筒状 腹部 判断 距离
介绍 香蕉 连续 准确 依然 棕色
绘声绘色 指手画脚 名副其实
凶相毕露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②端详 窥探 观望 注视
③豆藤 椭圆形 迟钝 伺机 刹那间
2.导学:
(1)指名学生朗读词语,相机正音。
(2)指名说说词语意思。
(3)用“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造句。
(4)第2组词语写什么?你还能说几个吗?
●读通课文
1.朗读课文。
2.通读课文后,你对变色龙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3.根据课后提示,按“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表述顺序给课文分段。
过渡:同学们,变色龙,真的果如其名,会变色吗?读一读课文的13至15自然段吧。
第三板块:精读感悟
1.朗读13-15自然段。
2.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读——
同学们,瞧,朋加沙抓起变色龙,先放在了香蕉叶上,变色龙变成了——。接着,他又把变色龙放在了棕色的泥土上,变色龙从——变成了——。再把变色龙放在水泥板上,它又从——变成了——。
同学们,我们也来试试看,假如放在枫叶上,变色龙会变成——,假如放在枯草丛中,变色龙会变成——
…… 呀,变色龙,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啊!果然名副其实!
3.你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夸夸变色龙?
4.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变色龙。
5.总结留疑
变色龙能随着周围环境变色,那“我们”是怎么发现它的呢,它又长得什么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与测试》1至3题。
2.词语抄写。
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作业
设计
1.完成《练习与测试》1至3题。
2.词语抄写。
教学内容
6.变色龙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难点: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
资源
1.搜集一些变色龙的图片,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接触变色龙。
2.学生经验:大部分学生喜欢动物,对小动物怀有特殊的感情。有些同学在电视、课外书中认识过变色龙,对它有一定的了解。
预习
设计
1.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变色龙的哪些特点,完成《一课一练》第四题填空。
2.继续搜集有关变色龙的图片。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1分钟)
第二板块:精读感悟(26分钟)
●发现变色龙
【学习单1】
①自由朗读课文第一到八自然段。
②“我们”发现变色龙容易吗?从哪读出来的?
③在大家的眼中,变色龙的样子怎样?你从哪读出来的?
④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1.展示:
①不容易
A.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蛇”,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B.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②怪。
怪蛇、四脚小蛇 似蛇非蛇的怪物、冷冰冰的东西、小李的叫声、吓了一跳等。
③很熟悉,很惊喜,体会两个感叹号所表达的感情。
④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注意读出小李和我们发现变色龙时的惊喜。
●端详变色龙
△样子
1.“我”细细端详变色龙的外形特点。
2.端详:仔细地看。
全身——头——身躯
3.学生自学。
4.看图自由练说变色龙外形。
5.朗读练习2中“诵读与积累”。
6.变色龙反应迟钝、纹丝不动。
△捕食
【学习单2】
①自由朗读第11自然段。
②在小组内绘声绘色地介绍一下变色龙如何捕食。
1.学生介绍。
2.朗读第11自然段。
3.学生认真倾听。
4.迅速、准确。
从“还有相当的距离、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刹那间”看出。
理解“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读好“刷”字、“刹那间”
5.一转眼、一瞬间、霎时。
6.学生观察图,感受变色龙舌头之长。
7.我很惊讶,变色龙一点也不迟钝。
8.齐读,体会变色龙舌头长、动作快以及“我们”的惊讶不已。
△体悟写作方法
1.作者观察细致
外形 似蛇非蛇
嘴、眼睛、背、脚、尾巴……
捕食——眼睛、舌头
变色——香蕉叶色、棕色、浅灰色
2.作者描写的角度:
外形——惊险地发现、仔细地端详
捕食——绘声绘色地介绍、亲眼所见
变色——眼见为实
3.作者描写的方法:
抓住外形特征描写
抓住动作特征描写
抓住功能特征描写
●放回变色龙
(1)数量不多,很难碰到。
(2)变色龙很可爱,它们有自己的家园,有适应自己生长的地方。
第三板块:回顾全文,拓展练习
(2分钟)
学生齐读名言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变色龙是一个变色高手,它能随着周围的环境变色,把自己伪装起来,使人不易察觉。那“我们”是怎么发现变色龙的呢?发现它容易吗?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1至8自然段。
第二板块:精读感悟
●发现变色龙
1.交流:
①“我们”发现变色龙容易吗?从哪读出来的?
②在大家的眼中,变色龙的样子怎样?你从哪读出来的?
③“我们”对变色龙不太熟悉,所以有点不太喜欢这个小家伙,甚至有点害怕。可是中非工人呢?
④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端详变色龙
△样子
1.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变色龙这个“怪物”,还把它好好地端详了起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9 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端详”是什么意思?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端详”变色龙的?
3.边读边思考作者分别写了变色龙的哪些部位,各部位有什么特点?用笔在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下面画上横线,在特点下面画上小圆点。
4.指名读,其他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要求按顺序观察。
5.作者观察得真仔细啊,你知道哪些关于观察的名言。
6.“我们”大声叫喊,对着变色龙指手画脚,变色龙的反应如何?
7.如果你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捕食
过渡:变色龙如此迟钝,“我们”不免有点担心了,它如何捕捉食物呢?别急,来听听朋加沙的介绍吧。
1.朋加沙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看得出他非常欣赏、喜爱变色龙。谁也能绘声绘色地来说一说?(抓住词语“窥探、伺机、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注视、立体感、准确判断”)
2.原来变色龙并不迟钝啊,它的眼睛可真神奇,我们一起读一读。
3.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还有幸亲眼见识了变色龙神奇的捕食本领。瞧!(师范读第12小节)
4.你从这段话中感觉到变色龙捕食有什么特点?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5.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6.看图(题头画):感受变色龙舌头之长。
设问:这么长的舌头对它捕食有什么作用?
7.想象一下,此时,我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8.齐读第10至12小节。
△体悟写作方法
1.快速浏览第二段,说一说为什么短短的一篇文章,能让我们对变色龙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放回变色龙
过渡:变色龙样子奇特、捕食神速、变色有趣,如果能捉一只带回家玩,那该多好啊?行吗?为什么?
第三板块:回顾全文,拓展练习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并喜欢上了珍贵奇异的变色龙。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多像变色龙一样神奇有趣的小动物。老师建议大家也回去实地观察、研究一种小动物,学着作者的样子把它介绍给更多的人。也可以回去读读《动物百科》,会认识更多有特点的小生灵的。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苏霍姆林斯基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与测试》基础练习第三题,发展练习第二题。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细读课文
1.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给它找一个近义词。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外形特点、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头、嘴、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
②变色龙的这写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应的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
③根据插图,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变色龙。
4.感悟课文第十到十二自然段
①自渎课文,说说在这自然段中了解到变色龙哪些知识。
②理解部分词语:迟钝、窥探、绘声绘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刹那间等体会变色龙捕捉食物的速度快。
③练习朗读,注意重点词的朗读。
④使用“绘声绘色”造句。
5.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①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从哪些词语看出?
②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③ 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④仔细观察图,体会变色龙的颜色变化。
⑤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用“名副其实”造句。
6.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7.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8.齐读课文第三部分
①放回变色龙,是为什么?又使你想到了什么?
②你还收集到哪些变色龙的资料,集体交流
③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像变色龙这样的小动物。
作业
设计
★1.完成《练习与测试》基础练习第三题,发展练习第二题。
★★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掌知识为大家整理的7篇《《变色龙》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掌知识。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