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万历二十年(1592年)成书的《西宁县志》既是郁南历史上的第一本志书,也是云浮市现存最早的方志,其历史价值毋庸置疑。近年,郁南县方志办委托宋德云老师译注该志,在译注本中称之为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
万历《西宁县志》仅存北平图书馆藏本,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该藏本28x33公分。版式为四周双栏,版心白口,单鱼尾。中缝上记“西宁县志”,中记卷次与页次。行格为九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行亦二十字。扉页钤印五方,从上至下分别为“国立北平图书馆藏”朱方、“王氏藏书同光间修鄞慈两志曾经借出”朱方、“臣泰昌印”白方、“玉岙禺庵”朱方以及“万绿轩王藏书”白方。
万历《西宁县志·卷五·秩官志》增记至崇祯七年(1634年),《西宁县志·卷八·艺文志》也收录了西宁知县谢天申(崇祯七年到任)的诗文。对于万历《西宁县志》出现了崇祯年间的记载这种现象,译注该志的宋德云老师在《明代南江文化的扛鼎之作——谈谈林致礼主修的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一文中认为是后世某本《西宁县志》脱页导致的(详见宋德云老师译注的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第23-25页)。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笔者认为在崇祯七年或之后数年间,万历《西宁县志》重印出版,故而该志有万历二十年到崇祯年间的记载。▲万历《西宁县志》舆图方志重印是比较常见的事,在古代使用雕版印刷的情况下,方志再次印刷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为重新雕刻印版印刷。重印道光《肇庆府志》时就是采用这种方式。道光《肇庆府志》印版在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兵火,光绪二年(1876年)肇庆知府瑞昌唯有重刻印版,内文不变,只是将地图改用毛鸿宾的《广东舆图》中的肇庆府图。第二种方式是在方志底版存在的情况下,利用旧版印刷,若有增补内容,增补部分雕刻印版印刷。这种方式较为经济,崇祯年间重印万历《西宁县志》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从该志页次看出端倪。万历《西宁县志》时在八十五页后增加三个筒子页(雕版印刷一个筒子页为一板,即增加雕刻即三片印版)收录谢天申撰写的《西宁县典学书院记》,页次为八十五页之一、八十五页之二、八十五页之三,后面紧接八十六页;在八十八页之后增加四个筒子页,收录谢天申所作的《西宁县杂咏》、《龙岩》等诗,页次为八十八页之一、八十八页之二、八十八页之三、八十八页之四,后面紧接卷九的八十九页。增补内容的页次表现形式多样,如嘉靖十六年(1537年)成书的《德庆州志》也有增补的情况。嘉靖《德庆州志·秩官表》就记载至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其在第九页后增加一个筒子页,页次为“增九”。民国《旧西宁县志·职官志二》载:“谢天申,号元庵,蕲水人。崇祯七年由举人知西宁县。居躬严洁,吏治一以礼教,政美人和,枭獍为空。以其俸入创为典学书院,岁时进人士而面课之,士因咸奋于学。”笔者据此大胆推测谢天申在创建典学书院后,增补重印了万历《西宁县志》,充作书院藏书,这也是为什么秩官记载增至谢天申,又收录了谢天申诗文的原因。另外,万历《西宁县志·卷五·秩官志》增补部分线装时出现顺序错误,本应在十四页后面增补一个筒子页,但实际线装时这个增补的筒子页放到了十五页后面;万历《西宁县志》“古迹”条目(页次为八十五页)并非增补,也非后世某本《西宁县志》脱页,而是万历《西宁县志》时初版时已有这条记载,此条目应该是雕刻印版过程中临时增加的,篇幅只有半个筒子页。在地方文史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换个方向从文物学、地理学等方面着手,往往会豁然开朗。笔者此前在确定明代黄姜峒的地理环境时,就将《万历武功录》记载的“黄姜之南六十里曰南乡”与当今地理相结合,加以《东安县志》以及其他典籍记载,最终确定黄姜垌为后世南乡所城(南乡所城在今六都镇南乡村)一带、南乡在今云浮市区的结论。(详见文章:历史上的南乡、黄姜峒在哪里?云浮市区在明代属德庆州还是泷水县?)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