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海洋公园最热门的是无人车!
作者/ 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辑/ 潘少颖 孙妍
8月11日,上海被高温炙烤的一天,早高峰期间,临港大道地铁站不断涌出乘客,有的前往周边的商务楼宇,有的则带着孩子到附近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游玩。
海昌海洋公园是上海的一大热门景区,据享道出行数据,今年7月,市民游客前往海昌海洋公园的订单量环比增长130%。
临港大道地铁站是距离海昌海洋公园最近的地铁站,但相距也要超过2公里,徒步距离较远。好在,现在出行的选择很多,除了坐短驳公交,也可以叫网约车或者无人驾驶出租车。
这些只是“数字化之旅”开端,作为上海市首批21家数字景区之一,海昌海洋公园正在依托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的技术力量,将园内无人驾驶游览车短驳便民服务与园外无人公交、无人出租车等政府公共资源整合,打造智慧出行和智慧景区相结合的解决方案。
坐着无人驾驶小巴游园
烈日下的公园多了几分焦灼,如果要走遍整个园区,实在耗费体力,这也是很多大型景区的“通病”。
现在,在海昌海洋公园内,多了一个“秘密武器”——无人驾驶小巴,这辆比一般小巴更小的巴士看上去非常特别,车门设在车辆中间,待车辆停稳后,游客只要按一下车门上的按钮,车门就会自动开启。不像其他小巴排排坐式的布局,车厢内前后各一排沙发座椅,可以坐6个人,游客面对面乘坐,空间比较宽敞。在车厢一侧的大屏幕上,显示出园区内的线路图,这也是这辆无人驾驶小巴的行驶路线。当天,这辆小巴停在海昌海洋公园的极地小镇,它的行驶路线主要覆盖极地小镇中的各个场馆,包括海兽探秘站、虎鲸站、北极熊商店站等。此外,屏幕上还显示总里程数、续航里程、室外温度等。这是一块触摸屏,游客可以实时了解当前位置以及周边景点的介绍。
车内没有驾驶室,也没有方向盘,车门关闭后,车辆缓缓起步,车速缓慢而平稳,每到一站,车门自动打开,语音提示游客可以上下车。
正值暑期高峰,园内游客较多,不断有好奇的游客站到这个小巴前张望,小巴一旦识别到前方有障碍物,就会自动停车避让,因此车速较慢。
这辆名为“幻境”的无人驾驶小巴是上海车右智能公司研发的,在车右智能负责人王立看来,这类无人驾驶车配备了低速自动驾驶系统,其特点是用低速来固定线路,非常适合景区运行场景。《IT时报》记者在“幻境”车厢里的屏幕上看到,这辆车的行驶里程已经超过了一万公里,“此前,该车型在临港无人驾驶专用车道上测试,行程已达一万多公里。车外周身布满摄像头,对周围实现360度无死角覆盖,也对‘异物’闯入非常敏感,以保障车辆安全行驶。”王立说。
相较于无人驾驶专用车道,景区内的场景更加复杂。王立表示,车右智能还研发了一套远程驾驶辅助系统,通过5G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对车辆的远程监控,操作员也可以通过AI对车辆进行远程操控。
据了解,初期,无人驾驶小巴上会配备安全员,待运行成熟后将主要通过云端远程监控和操作。
无人零售车“送货到人”
在海昌海洋公园,除了穿行在各个景点之间的无人驾驶小巴,还布置了几辆无人零售车,这是由新石器公司研发的无人零售车。
和其他无人零售车不同的是,大多数无人零售车需要游客走到售货车旁购买商品,但如果在景区里走得累了,而附近又没有商店或售货车,这时该怎么办?
新石器公司的这辆无人零售车是一个“移动的补给站”,可以“走”到游客面前,并且“递上”游客购买的东西。这得益于无人售货车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游客在手机端购买好物品后,无人零售车通过智能算法设置好路线,导航到游客所在的位置,此时,游客要做的就是取走货物。
“坐在景区内的无人驾驶小巴,非常有新奇感,而且对不想走路的游客也非常友好,既节省体力,同时也可以游览景区。”一位游客告诉《IT时报》记者。
据介绍,无人驾驶小巴和无人零售车驶进主题公园,不仅提供短驳游览的便民服务,还可根据园内客流潮汐,通过监控中心远程调度无人零售车提供服务。
在多方资源协作下,海昌海洋公园将为游客提供智慧出行、科技惠民的景区解决方案,无人驾驶乘用车和零售车就是其中的一种尝试。
在海昌海洋公园园区外,以政府配发无人公交、无人出租车为契机,一条从临港地铁至公园的行驶路线也已开始试行,满足游客的短驳需求,成为城市交通对接景区抵达的AI赋能创新模式之一。比如海昌海洋公园与享道出行达成战略合作,乘客在享道出行App上呼叫无人驾驶出租车,来回于园区和地铁站等28个指定地点。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昌海洋公园与政府及各科技企业的共同合作,将有望加速协同发展“文旅+AI智能互联”新模式,助力临港智慧文旅建设新发展。
“可达”而“无界”
2022年,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了《临港新片区数字孪生城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在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智能感知设施部署以及打造“实时交互”的数字文旅新体验。
去年12月,临港新片区首条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小巴示范应用线路——“智慧文旅线”正式开通,全程3.2公里,连接了中国航海博物馆、滴水湖环湖景观带、二环城市公园等重要文化旅游场景,同时还覆盖了滴水湖AI创新港、临港数字大厦等重要生活办公场景。
线上预约、在线购票、刷二维码进入景区后,就可享用通畅的无线网络系统和电子地图……在上海的一批景区,这是市民游客十分熟悉的场景。而在市民游客看不见的“后台”,游客数量、感应装置、大屏幕指挥调度……都有数字技术的“基因”。
上海正以推动数字景区建设为抓手之一,全面推进文旅数字化转型。2022年1月,上海首批21家数字景区名单出炉,据市文化旅游局介绍,数字景区实现旅游要素数字化、运营管理智慧化、旅游服务个性化,以提升景区游客体验度和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类景区。
比如,龙华烈士陵园通过数字布展、多媒体投影动态展示、图像识别等,提升观展互动性和参与性;上海科技馆的8K全景声电影、4D科普电影等项目让游客“眼花缭乱”,熊猫在眼前“翻滚”,恐龙在身边“行走”,珍稀物种似乎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暑期以来,包括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等在内的上海各大景点客流量迅速恢复,部分景点迎来了暑期客流新高。蜂拥而至的游客,也不断对景区运行方式和消费场景提出新要求。
从通过无人驾驶技术打通地铁站到景区的“最后一公里”,到在景区内游玩时,身边开过的无人车,随处可体验的AR/VR、元宇宙等,上海的景区正在变得“可达”而“无界”。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时报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请加「 星标 」不错过我们
关键词:
质检
推荐